七爷

新浪微博:七爷qiyejia

【靖凰衍生:白头吟】第二十一集台词杂谈(有狐绥绥)

有一只狐狸……

报告七爷:我是你的迷妹!:

有狐绥绥

其实在我的印象中,《白头吟》打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为了讲小情小爱而发展的故事。可是他们每一个人的感情又逃不开感情的指向,似乎所有人七情六欲存在的本身,仿佛都会落得近乎爱而不得,得而不能的结局。所以关于个人情感类的见解分析有了许多,我还是继续说一说台词和剪辑带给我的触动吧。

——有狐绥绥

首先我们要明白“绥绥”的意思:从容独行的样子。

那么七爷之所以第一首BGM就希望小天姐姐用《有狐》这首诗经歌曲,是有其深刻含义的(友情预告,安平也会唱这首诗经给长安听啊呜呜呜)。那天我看到高能的弹幕说起关于《有狐》的猜测,可惜没有很全面。既然这样那我就自己关于这一首诗歌与《白头吟》的关联,大略地讲一讲,好展开接下来的感触:

《国风·卫风.有狐》

有狐绥绥,在彼淇梁。

心之忧矣,之子无裳。

有狐绥绥,在彼淇厉。

心之忧矣,之子无带。

有狐绥绥,在彼淇侧。

心之忧矣,之子无服。

“有狐绥绥,在彼淇梁(厉、侧)”这几句是起兴之语,而且兴中带比,但全诗的主旨却在于忧念“之子”无衣。姑娘们还记得周将军动员汉军攻打金陵城时的动员吧——岂曰无衣?与子同袍。王于兴师,修我戈矛,与子同仇。(出自《秦风·无衣》)。

显然,无衣在那时有它特殊的指向意义:战争。再联系无衣所指,那么有狐绥绥,行彼淇梁、淇厉、淇侧不就是指代《白头吟》中的战争、远役吗?

试着想一想,征战之时,枕戈待旦,生死尚且难以料定,哪里还有闲暇以衣服为念啊。好比《木兰辞》里写花木兰出征前的准备,就有“东市买骏马,西市买鞍鞯,南市买辔头,北市买长鞭”这类的话。我们先不管是不是真的这样,只说南北朝时民歌都这么叙说,更何况是西周、春秋时征战的士兵呢?

我们再来看看,各位大家都是如何认为《有狐》这首诗歌的:

朱熹根据《诗经》的《诗序》认为《有狐》是说:“国乱民散,丧其妃耦,有寡妇见鳏夫而欲嫁之,故讬言有狐独行,而忧其无裳也。”而闻一多先生在《风诗类钞》认为是未嫁女子思念情人。金启华《国风今译》认为是写妻子忧念丈夫久役无衣。陆侃如、冯沅君的《中国诗史》则认为是写不得志者的忧愁。而张桂萍认为它是“古代大臣忧国之作”。其中金启华的说法考据自自方玉润《诗经原始》,相较其他说法,似乎更为合理。

这么说来,这首《有狐》使用的原意是应该是上面几位大家的猜测推论都涉及了吧,是不是七爷?我自己更偏向于这几类说法的夹杂,毕竟小天姐姐剪辑的画面也侧面透露这些,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出场是多余的,任何人的存在本身,都是合理的。

可惜这首诗歌的翻译,远远没有诗歌本身好听。大部分时候,我是比较赞成在理解的基础上保持原来语言风格的,你们随意感受一下白话文的所谓翻译:

狐狸独自慢慢走,走在淇水桥上头。

我的心中多伤悲,他连衣裳都没有。

狐狸独自慢慢走,走在淇水浅滩头。

我的心中多伤悲,他连衣带也没有。

狐狸独自慢慢走,走在淇水岸上头。

我的心中多伤悲,他连衣服都没有。

这是什么鬼,一点美感都没有了……

不如我们换一种娇俏点的方式来打开(就是曾经一个学生的翻译):

有一只狐狸,从容独行于淇水桥头。我远远见他独行踽踽,连一件像样的衣裳都没有,真令我伤心。有一只狐狸,茕茕而行过淇水浅滩,我见他形单影只,甚至连一条像样的衣带都没有,真令我难过。有一只狐狸,孑然一身走在淇水岸上。即使相隔遥远我也看得见,他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,真令我愁肠百结。

这么看来,表达的意思不过就是——小小狐狸儿,你在淇水岸上徘徊什么呢?我心里正为你发愁,怎么没有人给你缝衣裳呢!

仔细再想,诗歌的女主人公的言外之意不就是“我能给你缝衣裳吗”。一种小女儿家的忸怩作态之状,宛如在目,可爱俏皮。

古时候狐狸暗喻男子,所以啊,白头吟的许多人都是这只狐狸——孤独地徘徊于水崖,不得涉水而过,自然忧之弥甚了啊。

萧景琰,就是这只想涉水而过不得的狐狸。他以为只有他心心念念地行到对面,然而河岸那边的安平,一样忧心他无衣可穿。又或者说,为什么萧景琰常常会有徘徊难前的时候。那是因为他看不见河岸对面的姑娘在等他,侥幸想着她是不是在他身后,等他回头来找?于是这只狐狸等啊等,一直不肯向前走,再抬头却发现,他心爱的姑娘早在淇水的尽头。可这个时候他想在涉水去找她,却怎么都追不上她的步伐了。

萧景琰也许会想,不知道当初她有没有后悔,没有给他做过一件衣裳。偶然的时候,她也会想一想,他是否真的无畏风寒?可是明明,安平当年给他绣过三朵一簇的白色小花,用作香囊,用作衣带。三,在北汉老话中谐音生。萧景琰,很早的时候,安平就一直希望你能活着,好好的活着。你怎么能这样猜测她,全然不顾你的死活呐?

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《东宫》?以前上学我看过,但内容都忘得差不多啦,却一直记得里面有一段台词:

一只狐狸它坐在沙丘上,坐在沙丘上,瞧着月亮。

噫,原来它不是在瞧月亮,是在等放羊归来的姑娘……

一只狐狸它坐在沙丘上,坐在沙丘上,晒着太阳……

噫……原来它不是在晒太阳,是在等骑马路过的姑娘……

我正唱得兴高采烈的时候,身后突然有人叫:“姑娘,你的东西掉了。”

我回过头,看到个骑白马的男人。

   有狐绥绥……

——兰因絮果

穆青和萧景琰的那段话,其实之前在七爷的靖凰《言念君子》里曾出现过,稍稍改动却成了最为虐人的利器。

关于霓凰什么情况下对萧景琰说这句“她教我收余恨、免娇嗔、且自新、改性情、休恋逝水、苦海回身、早悟兰因”的猜测,椰子已经罗列过。我更赞成是出征前说的,他们都是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,心中都有着永远也忘不掉的少年啊!

《锁麟囊》的这句经典唱词,其实是引用的一个典故,兰因絮果。说的是春秋时期郑文公侍妾燕姞梦见天女赠给她一朵清幽的兰花,不久她就与郑文公结成了夫妻。所以“兰因”经常被用来比喻像兰花一样美好的前因,而“絮果”刚是比喻像飞絮一样离散的结局。“兰因絮果”常常比喻男女间始合后分的情缘,最是悲切无奈。

三言两语就可以说完的故事,传达的含义却那样深刻。兰因絮果,可不就是萧景琰和安平的结局吗?悲切无奈又如何?威太后说得对,他们起初的结合本就是无关风月的,不配提白头。

——花开并蒂

常常能见到的并蒂花开,该是并蒂莲吧?都说并蒂莲有“花中君子”之称,是荷花中的极品,象征着百年好合、永结同心。而并蒂莲茎杆一枝,花开两朵,自然就成了同心、同根、同福、同生的象征。

在许多古时候的文学作品中,并蒂莲通常被誉为爱情的象征,谕意夫妻恩爱,美满幸福;兄弟情同手足,感情深厚。于是民间传说中,并蒂莲的出现是吉祥之兆。

我认为并蒂莲包含的所有象征意义,都可以套用到任何并蒂开的花上来,譬如令夫人感到惋惜的那一枝并蒂牡丹。那不是单纯地折断一朵花,而是生生弃了一朵牡丹,所以才会有夫人泪痕未干地与赵国公对话的那一段引人深省。从夫人的角度来说,自然是因为雪鸢,然而联系后来公子去牢房见皇帝哥哥时同样谈起花开并蒂论,于是我就在想,这也许就是象征意义的精妙之处吧?

赵国公是什么样的人呐?他出场并不多,大部分还被安国夫人的光芒给掩盖过去,表面上看起来就是妻奴女儿奴,仔细想想怎么可能只是这样而已呀?

能被先帝封为国公的人,怎么可能没有他的过人之处?公侯伯子爵,国公可是比宁国侯言侯爷都要高一等的爵位。说到这里顺便提一提三位长辈男生给我的感觉:赵国公一定是有“皇图霸业笑谈中,不胜人生一场醉”这般潇洒风度的人;恰如言侯爷是那种“醉卧千山下,风过谢桃花”的朗月清风;而宁国侯不同,他是,也只能是“醉卧美人膝,醒掌杀人权”的姑苏城,苏玉。

这样看来,赵国公的女儿赵琳琅啊,可是他与安国夫人从她还是襁褓中的婴儿时,就疼着宠着慢慢长大的女儿,她得到的宠爱必定不亚于还在北汉时期的安平分毫。上善若水,总说女人是水做的骨肉,那么夫人和安平,都是比水还要温柔的女子。

赵国公一定担心过的,他的宝贝女儿刚嫁给公子哲时,公子哲待她不够好怎么办?更忧心他的小女儿付出许多后,仍旧得不到她想要的,又该怎么办?

说到底,在父母亲的世界里,他们的子女永远都不会长大。

——罗带同心结未成

林逋的《长相思》是一首很婉约的诗歌:

吴山青,越山青。

两岸青山相送迎,谁知离别情?

君泪盈,妾泪盈。

罗带同心结未成,江头潮已平。

钱塘江北吴山青翠,江南越山清秀。人在多情的时候,总觉得两岸的青山似乎也在殷勤地迎来送往,情深眷眷的吧?然而事实却是山水无情人有情罢了,青山苍翠又怎么样,哪里会管行人或是归客的离情别绪。这时候的心绪悉数被不忍别离占据,而潮水四起,哪里管你的同心结打成了还是散开的,行舟总是要发的啊。天下有情人何其多,偏偏这一对让青山潮水看见,离别的泪水决堤,钱塘江也受了感染般把潮头悄悄涨到与岸齐平,似乎只等晶莹的泪珠夺眶而出,它好让潮水涌向四野……

人非草木皆有情,允许我狭隘地想一想,雪鸢会不会在某一个时刻嫉妒过夫人?同为女子,为什么夫人轻易就能得到她穷极一生都无法触及的感情?甚至再自私地想,分明公子打从一开始是不愿意娶夫人的呀。故事发展到这一步,雪鸢也在尝试着如何去喜欢除了公子以外的人,正如蔺晨也在尝试如何放下那段所有人都看好的感情一样。

雪鸢啊,你多少也该明白了吧,情不知所起,一往而深了吧?

——凤求凰,凤囚凰

被世人熟知的《白头吟》,有人认为是汉代才女卓文君所作,不过存有挺大争议的。我倒觉得是不是卓文君写的并没有那么重要了,毕竟“愿得一心人,白首不相离”这样的千古名句,多少年来为人所颂,是多少女子心底最绮丽的愿望啊?

又有多少人关注到,其实李白也写过两首《白头吟》?这两首诗与相传与古辞《白头吟》的主题相同,都是从女子的角度表现弃妇的悲哀和对坚贞爱情的渴求,但它又融入了汉武帝陈皇后以千金向司马相如买赋邀宠的故事。李白觉得即使是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世人眼中的所谓美满婚姻,也不免有拟娶茂陵女之举。以此传达人间要保持纯洁爱情的不易,恩怨无常。

那么七爷给这部剧取名《白头吟》,到底是从李白的诗歌中得到启发,还是从汉乐府的《白头吟》得到触动?

而永乐提到的和后面宫羽演奏的《凤求凰》,就是演绎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,叙述的感情和《有狐》大同小异。

瞧,这就是男尊女卑的古社会造成的不公:士之耽兮,犹可说也。女之耽兮,不可说也。

凤凰是什么啊,那是传说中的万鸟之王,雄的称凤;雌的称凰。凤常常暗喻帝王,那么凤囚凰呢?

萧景琰啊,你终究是想囚禁安平而不得……

北汉的风骨该是全剧最打动我的地方了,这个泥沙俱下的社会,万千庸人中也有这么一个我啊。我想要像北汉那样傲骨铮铮地活着,却不得不屈服于现实困境。于是学着大梁步步为营,且不说算计他人,至少也要让自己想要的想做的,能以光明正大切合实际的姿态达成啊。宛如萧景琰的帝王之路,形同大梁的权谋天下,不是吗?这,也是错的吗?所以我不会纯粹地区分好坏,一人千面。你所能看见的,只是与你相处的人想要展现给你的那一面而已啊。

也是,古来得意不相负。白头吟里的每一个人,都有最为得意的时刻。灵雎也说过:谁没有花开正好的时候啊?可是花开的再好又怎么样,终究是要败的。而萧景琰的后宫之中,多的是花开花落的故事。

——他名 以歌(典出泰戈尔《飞鸟集》的167节)

世界以它的痛苦吻我,却要我回报以歌声。(The world has kissed my soul with its pain,asking for its return in songs。)

泰戈尔的诗歌很奇怪,表面上看起来全都是情诗类的表达,可是蕴含的却全都是大爱无疆,号召世界和平。我想《白头吟》大概也是这样吧?初看觉得不过男欢女孩的小格调,走得再远一些,再再远一些,恍然惊觉已经带我站在万山之颠,俯瞰众山的大格局了。

椰子说得对,公子再如何玩弄权术,他终究也是人子人父,他更是萧景琰的表兄弟啊!怎么可能纯粹以君臣之谊权衡所做的一切?就像夫人难产,远在九安山的公子彻夜未眠,久久静坐窗前,陪伴他的只有摇曳的孤独烛火,仿佛风再吹得大一些,他世界中的唯一一束光也要灭了。

如果说公子是雪鸢的信仰,那么夫人就是公子的光吧。当初之所以不愿娶她,是看清了侯爷爸爸为自己寻求后路的心思,更明白他这样的人。三层奈何桥每一层都走不得,何苦连累若水的姑娘?

以歌和长安,单单是听名字都觉得美好。这样被赋予万千希望的孩子,都是带着他们父母的深厚寄托来到这个人世的啊!

子嗣别说在古代重要了,在现代社会也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盛行。长公主却在那样的关头,毫不犹豫地要替她的儿子保住他心爱的姑娘,真令人感动。

听到母子平安的消息,公子的神情又甜又虐,那一句呢喃真是动人心弦——夫人,多谢夫人……

公子哲要谢夫人什么?恐怕不只是谢谢她替苏家生下小世子,苏家有后吧?在我看来,公子更想要感谢的,是夫人活了下来。不像雪鸢(公子并不知道她还活着的吧?)父亲、阿姐那样一个一个离他而去。他说过以后登高望远遍插茱萸的话,希望那个陪伴在侧,赋予他一身将老的人,是夫人啊!

那阁主呢?不得不说每一句台词都可以传递无数的信息,琳琅幼时久病,他便成医。凝香是他至亲的师父,琳琅是他挚爱的小表妹,哪一个都是他想要保全的人啊!

所以蔺晨和豫津交谈时擦拭的佩剑,是凝香留给他的吧?意气风发的少年,有一位出尘绝世的好师父,那是除却父母亲以外,又一个亲近的人。她教他武功剑术的同时,也教他为人处世的道理吧?至于多年前的琅琊榜首顾惜朝,那该是一个“不见惜朝终身误,一见惜朝误终身”的江湖传说?如同“琅琊榜首,江左梅郎”一样,人人争之以助征天下。

我稍微想了想,觉得豫津的被宠爱是和女儿家不同的。还记得公子哲在春猎时问豫津,是谁教春狩秋猎的规矩时,豫津回答是林殊哥哥和七哥吗?或许凝香怀豫津的时候,萧景琰已经和静太后相依为命了。林殊和霓凰是长辈眼中般配的妙人,萧景琰是先帝跟前不受宠的皇子,那个时候琳琅还没出生,蔺晨得知师父怀有身孕的消息喜滋滋地赶来探望,几个孩子围着她七嘴八舌地讨论着等豫津出生了,要怎么对待他——

林殊或许成竹在胸地同他的漂亮婶婶凝香道:我会教豫津规矩,让他知道怎么做好一个世子。

蔺晨呢?他该是小心翼翼地护着师父在还略微单薄的背后,信誓旦旦地保证:等豫津来到这个人世,我会教他功夫,好让所有人都欺负不了他。

那么萧景琰呢?凝香会笑着招手让他过来,像林殊蔺晨一样听一听高高隆起的肚子里,会传来什么声音。或许萧景琰听到了,也或许他什么都没有听到。萧景琰大抵只是觉得即将来到人世的这个小生命,是他从未期盼过的。于是他抬头不躲不闪地看向凝香如水的眼眸,发了誓般:以后我会保护好豫津的。

保护好什么人,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吧?至少豫津无父无母后,他还有静太后疼着,萧景琰宠着,蔺晨护着,没有人能够欺负得了他。可是于言侯爷而言,豫津的降生却不同。一命换一命,他的倾城佳人不再,那么她以性命换来的孩子呢?态度冷淡不代表不放在心上,你以为这么多年,言豫津是自己长成无忧无虑翩翩佳公子的吗?

顾惜朝与凝香这对师兄妹,起初可是蔺晨心目中最相配的一对啊——如果不是师父喜欢言侯爷,那么师伯的一生都会有师父作陪。在大渝做宰相的时候,师伯会在庭院中种满杜鹃花。人间四月天,花开的时候他会挑开的最好的那几朵,给师父做杜鹃醉鱼。师父呢,会替师伯生儿育女,安然无恙地度过这一生。

言侯爷又何尝不是心系他的师父啊?如果不是那个黄昏,蔺晨会对言侯爷改观吗?我想会吧,只是晚一点和早一点的区别罢了。

少年蔺晨的那一句“嫁给言侯爷,师父的人生一眼便可看穿了”,真虐……

安平与姑姑说:我与家人之间,注定只有死别,再无生离了。

莫名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一家来,前段时间杨绛先生也去了,他们一家也算是团圆了吧。

还记得前南楚旧部叛乱,是萧景琰派列战英去协助穆王爷平乱的。那么这次宇文念进京,就是伽伽猜测得为质子吧?只有确保金陵无危的情况下,蒙毅才能放心北上,协助萧景琰攻打久安城啊!

——同心而离居 忧伤以终老

萧景琰与公子哲,是君臣,也是兄弟,他们之间的情意深重,是应该的。然而公子哲永远先把他当效忠的君王,其次才是表兄,或是知己。

他陛下的天地里有千百扇门,不该因眼前的风景止步不前。哪怕他曾经,为了陛下驻足的风景,那么努力的挽留过……

——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

皇帝哥哥和萧景琰的对话中提到的这句,演化自胡适先生介绍詹姆士的实在论哲学思想时说的。原话是:

实在是我们自己改造过的实在,这个实在里面含有无数人造的分子。实在是一个很服从的女孩子,她百依百顺地由我们替她涂抹起来,装扮起来。好比一块大理石到了我们手里,由我们雕成什么像。

久而久之,就说“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”是胡适说的名言了。而萧景琰全程霸气侧漏的台词,听得让人又悲又喜。这才是他贵为帝王的正确打开方式啊!可是,可是…那时安平的皇帝哥哥啊!

皇帝哥哥那么骄傲的人,何曾在人前露出过任何与天子不符的神情?可惜啊,北汉朝终将亡了……

——三重门

看古装剧大家注意到了吧?古时候的衙门或者大户人家,门有三重,故称三重门。韩寒写的《三重门》不知谁看过?反正我是不记得了……

北汉都城久安有三重门,应该是指的三重厚城墙。兵不厌诈,蒙毅轻而易举攻破,并不令人意外。

而三重门最初是《礼记·中庸》中说的:王天下有三重焉,其寡过矣乎。

其中的三重指的是:礼仪,制度和考文。

而王天下,真的是需要这三样吗?

——一个人的好天气

这是日本女作家青山七惠的书,《一个人的好天气》。我觉得静太后抬头望着皓月当空说的“只是我一个人的好天气吧”,也许可以联系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来理解——

就这样,我不断地更换认识的人,也不断地使自己进入不认识的人们之中去。我既不悲观,也不乐观,只是每天早上睁开眼睛迎接新的一天,一个人努力过下去。

一个人,努力地过下去……

静太后的故国要亡了,北汉朝唯一剩下的人,就是她了吧?所有的人都是她一一送走的,为了她儿子的帝王之业,为了林燮护佑大梁国基的清平理想,她什么都可以舍弃,包括她自己……

而卿卿集结孟家军迎战前夕唱响的那一曲军歌,太震撼了。七爷是怎么发现云大校歌这么恢弘的?改动的地方并不多,可是我就是愿意相信这是孟家军的军歌。她的父辈祖辈,无数次领军打仗,保家卫国,唱响的都是这一曲军歌。

历史上有名的以家姓命名的军队,都是为君王效忠,抛头颅洒热血保家卫国的好男儿,尽管最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,比如杨家将……

以保我民,久安允臻。

这不只是孟家军的军魂,更是北汉历朝历代努力的终极目标。那就不是萧景琰的,不是大梁的吗?

以保我民,久安允臻。——应该是每一位王者,都想要做到的事情吧……


评论(2)

热度(22)
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